我们正逐渐步入社会,学着思考并承担我们应负的责任

2020-04-14

李乐诗

共青团员
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工商管理专业
2018级学生

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,作为一名疫情防控翻译志愿者,协助旅客的信息登记、语言翻译、情绪安抚、酒店入住等工作,在最忙的一周内累计志愿服务时数超过40小时。

我能为疫情做些什么?

在疫情初期,每日关注疫情动态的同时,也了解到一线的医务人员与基层工作者在这次疫情的付出与奉献;在为疫情揪心、为他们感动之余,也在思考自己能为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做些什么。

在疫情最为严峻时,作为学生的我只能做好自我防护,并尽量减少外出。

随着国内疫情形势好转,我们又迎来新的挑战——“外防输入”。这时正好留意到海珠区防疫翻译志愿者的招募信息,便毫不犹豫地报名了。

在服务前,除了告知家人,我还了解政策、学习与疫情有关的英语词汇等,为服务做好充足准备。

上图为我(左一)与其他工作人员在一起

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

两天的等待,终于迎来第一次任务。这是我第一次在医生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穿上防护服,飞机安静地停靠着,灯火通明的大厅里空无一人,志愿者与工作人员依靠防护服上的标签互相分辨,通过大声喊话和比手势完成交流,这是关于我的记忆。

我的服务时间被安排在晚上8点-10点,但我们需要提前至晚上7点就出发前往机场,直到凌晨12:30才回到大本营脱下防护服完成消杀工作。在闷热的防护服里,难以透气,还要完成多项服务内容,坚持就是胜利!

任务繁重,深夜至凌晨的班次服务志愿者较为紧缺,所以我主动提出优先安排深夜凌晨的接机任务。凌晨一点,刚结束上一个班次的服务,马不停蹄,我又跟随另一组工作人员坐上了前往机场的车。

在这两趟几乎“无缝衔接”的任务里,我们一共服务了44名旅客。

清晨6:30,结束服务,累计戴了8个小时的防护口罩,也在我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。对比网上看到的一线医护人员脸上印痕的照片,我更由衷地钦佩他们的付出。


上图为结束服务后口罩留下的印痕

即使是习惯晚睡的我,经历连续两天的服务,也会感觉疲惫不堪。

但是想到不分昼夜服务的医护人员、3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、坚守岗位的警察……我才真切地感受到“哪有什么岁月静好,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”。

一位在机场的工作人员得知我是志愿者后,称赞我很伟大,我却觉得这份赞美更值得用在坚守一线的工作人员身上。与他们相比,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。

为“00”后正名

我出生于2000年,就是大家常说的“00后”,也已长大成人。或许在很多人眼里,我们还是涉世未深的学生,是成长在安逸环境里、没吃过苦的一代,但我们正逐渐步入社会,学着思考并承担我们应负的责任。

 

“青年兴则国家兴,青年强则国家强。”在成为一名防疫翻译志愿者后,我对“责任担当”和“家国情怀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;而这份难忘的经历,也将成为今后我前进动力的源泉。

编辑:三心

2020年4月14日